名校“旁听哥”:以反弹姿势取得成功

一个年轻人,坚持在复旦、北大、清华和人民大学旁听,4年下来,他听了200多门课、100多场讲座,积累了50万字2000多页的课堂笔记,还加入100多个社团,他就是张文,四年四所名校的学习积累,让他得到了一位地产集团董事长的认可。如今,他成为了董事长助理,不再依靠父母资助,他还有更大的梦想:我还想去香港大学、哈佛和耶鲁游学……

4年时间,对于许多在大学校园里听课的学子们,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本科教育的过程。他们通过学习和考试,取得了学校和社会的认可,拿到文凭。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像张文这样,以一种传奇的经历,成为知名人物,并且,朝着更光明的前景迈进。在这一点上,张文的人生考量,显然比他们要立竿见影得多。无怪乎有人对此发表评论说:踏踏实实埋头读书,不如另辟蹊径来得容易,在一个刻意看重文凭的社会,刻意地不在乎文凭,也算是一种异军突起的“巧攻”,于是,他成功了。

张文的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当下市行的过分功利的教育气氛的一种反弹。但就像许多梦幻式的东西一样,这种自在的学习方式,只能作为一种不切实的梦想奢华的存在。人们可以远远地观之羡之或诟病之,但确实没法模仿,因为这种特立独行的学习方式,需要的各种条件,其实不弱于正规的循规蹈矩读书的学子们所需要的条件更简单。

要想像张文那样游学,首先要有一个完全异于常人对世界认识的年轻头脑,以及为头脑中的疯狂念头做支撑的心力和体魄,还要有财力和理解力都能包容下这一切的父母。除此之外,还要有兼容并包思想的学校和宽容的同学以及有教无类的老师,以上诸种,皆是当下社会的稀缺元素,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在北京各大高校内游学着的各种旁听生(有证者)、偷听生(无证者)中,真正像张文那样的“幸运者”终归是少数。他的幸运,不仅仅是因为获得众多的知名大学校长和老师的回复,更重要的是,他取得了很多应届大学生都不可能取得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多数人看重的,并非他听了多少门课程,取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被董事长看中,还将去港大甚至哈佛和耶鲁游学这一系列新“机会”。

游学终究是一个过程,而非终点和目的。希望张文消除浮躁,不把游学经历,当成一次追逐“吉尼斯”纪录的过程,而能够真正潜心下来学习,并获得他梦想中的真知,做出不负于他这段具有传奇人生经历的业绩来。要知道,在北大历史上,干出大事的旁听生可是多了去了。这里面既有毛泽东,也有沈从文、胡也频,还有丁玲、许钦文、冯雪峰、柔石等人,人们对他们的评价,都不是看他们究竟旁听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们究竟办了些什么样的“事”!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af6670102e3g5.html©

本文发表于水景一页。永久链接:<https://cnzhx.net/teaching/2012/11/zhang-wen/>。转载请保留此信息及相应链接。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特别提示:与当前文章主题无关的讨论相关但需要较多讨论求助信息请发布到水景一页讨论区的相应版块,谢谢您的理解与合作!请参考本站互助指南
您可以在评论中使用如下的 HTML 标记来辅助表达: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