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公告:

SMF - Just Installed!

Main Menu

网络团购:低价的诱惑与陷阱

作者 deaneoutt, 2011-01-04, 16:43:36

« 上一篇主题 - 下一篇主题 »

deaneoutt

  自从网络开始出现"团购"以来,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2010年中国十大热门网络应用之一。"没有团不到,只有想不到。"对于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无暇逛街的上班族、讲究实惠的居家族来说,这种省时省力省钱又时尚的购物方式大受热捧。然而面对一些急速崛起的团购网站,消费者是否具有"火眼金睛"辨别良莠?谁又能真正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与读者一起来揭开网络团购这一新兴购物方式的面纱。

网络团购大行其道

  ◆所谓网络团购,是指一定数量的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组织成团,以折扣购买同一种商品。这种电子商务模式称为C2B(Consumer to Business),需要将消费者聚合才能形成交易,所以需要有即时通讯和社交网络作支持。

  ◆百度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以来,"团购"相关搜索指数出现猛增的态势,2010年上半年日均检索量仅为88150次,而下半年日均检索量高达911005次。小到化妆品、服饰、用餐,大到房子、汽车、旅游,选择网络团购的大有人在。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购人数高达1.42亿。2010年12月国内网络团购销售额一举突破4亿元,2010年全年团购总额约为2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1年整个市场份额将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知名团购导航网站提供的《团购市场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国内团购网站为1726家,而到2011年2月底,国内团购网站总量已增至3283家。

风险之一:假货次品 借团上市

  热闹的团购背后,并不都是和谐的声音。各种意见投诉、退货退款的帖子在各家团购网站时有浮现。在记者采访的十多位有数次团购经验的网友中,曾经买到过假货或次品的就有5位。据统计,相较其他类型的投诉,实物团购投诉高达43%,多数投诉反映的都是"假冒货品、以次充好"等问题,而这些假货次品多是通过网购平台发售。

  "稍不注意就会遇到假货陷阱。"去年11月中旬,阿娇在一家上海的网站团购了一款娇兰粉球。产品一打开就有股刺鼻的味道,盒子做工粗劣,上面的纸漆用手一摸就掉,一眼就能看出是假货。网上联系退货后,上海的网站却让阿娇把产品寄还给广州的发货商。

  身为化妆师又从事过化妆品销售的她,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商家或者私人老板直接联系团购网站,通过图片把产品挂到团购网上代卖,团购网站根本就不清楚那是假货还是次品,只是作为下家赚取中间差价。

风险之二:超低折扣 看似很美

  原价上千元的美容美发套餐,团购价仅为158元;原价200多元的西餐套餐,团购价降至85元;原价400多元的摄影写真集,团购折扣后仅仅只有9.8元......一系列令人心动的团购超低折扣,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椰城百货网团购频道负责人刘先生说,商家不会做赔本买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商家在超低折扣下往往会通过其他手段谋取利益。

  "被团购忽悠了。"在海南某县当公务员的吴先生,看到海南某温泉度假酒店的团购信息"原价268元/间,团购价68元/间",正好周末要带家人出游,就订了8人4间房。可当他们驱车几小时来到该酒店时,却被酒店方告知:团购价是平时的价格,周末每间房需要另加上百元。

  吴先生告诉记者,打电话将问题反映给团购网站也没有得到解决。"大老远跑来了,总不能又打道回府吧?只好自认倒霉,掏钱了事。"

风险之三:售后服务 脆弱如纸

  "交接前买家是上帝,交接后卖家是上帝。"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团购效应对于中小商户吸引力大,但这些中小商户实际所能提供的如店面规模、供应量、服务效率等亦处于一般水平,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量消费者,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情人节当天,海口市民黄先生和女友团购了某西餐厅的情侣烛光晚餐。当天晚上,黄先生携女友来到时却发现餐厅内早已坐满,门口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来在情人节期间,该餐厅的情侣烛光晚餐被数百人团购,导致了时下的尴尬。看着长长的人龙,等候几个小时显然不是办法,黄先生只好带女友选择别家。第二天,黄先生要求餐厅退还团购费用时遭到了拒绝,因为该套餐有效期注明了至2月14日24时止。而拨打团购网站的咨询电话,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案。

  "如有疑问请拨打咨询电话","商家保留最终解释权",这两句样板话应该是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听得最多的答案。许多团购网站因规模及资源的局限性,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后,由于团购网与商户之间的职责不明,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售后问题,导致双方互踢皮球的现象,进而损害到消费者权益。

  "海南团购导航"网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不断涌现的投诉纠纷,售后服务保障不仅是团购企业维护与吸引用户的核心,更是团购、商户、用户之间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

风险之四:钓鱼网站 卷款走人

  随着铺天盖地的团购活动,个别不法分子也将目光盯向了这块蛋糕。有业内人士称,60元钱就可以买个域名和空间,30元钱买套团购网站源代码,而网站模板更是简单,所有这些加起来,要建一个团购网,最低100元就能解决。因网站投入成本低、准入门槛低,近几年来,各种网上欺诈行为已是屡见不鲜。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估计,网络钓鱼给社会带来的间接损失已超过200亿元。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曾报道,售价531元的韩国情侣帆布鞋,一家团购网站标价仅65元,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参加团购。然而,付款成功的消费者却没有收到鞋子。后来调查才发现网站首页被钓鱼网站攻击。

  天津警方日前破获一起网络团购诈骗案。王姓女子在网络社区发起团购蛋糕券的活动,100元的蛋糕提货券只需80元。当数十名网友将钱汇给这位"团长"后,却发现她的手机总是关机。天津警方很快抓获了该女子,她交代因信用卡透支了,便想出网上发帖团购借机诈骗的主意。

  在鱼龙混杂的团购网站中,有一些急功近利的网站经营者不免走上歪路,"克隆网站"、"卷款走人"的事件时有发生。还有团购网站将不得出售的商家赠券当成团购商品销售给消费者。

风险之五:信息泄露 不胜其扰

  个人身份资料信息可以出售获利,在网络上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个别团购网站就通过将消费者的注册信息转让给其他网站或企业来获利。

  "怎么老有些莫名其妙的推销电话打到我手机上呢?"近日,家住海景湾小区的市民林女士很是纳闷。一番回忆之后,林女士怀疑是自己之前注册的团购网站非法出让了她的个人信息。

  原来在几个月前,林女士注册成为了一家团购网站的会员,但在团购了一次商家低价促销的洗涤用品之后,发现效果并不好就再也没有团购过。后来,林女士就经常收到该商家发来的促销短信、促销电子邮件及纸质信件,甚至还从家里的座机接到商家打来的顾客访问及促销信息。林女士认为,自己的手机、座机、电子邮件及家庭住址等都是团购网站转让给商家的。

专家支招:如何规避团购风险

  团购容易,维权难。据口碑网"网民生活消费调查"显示,在参与过团购的网民中,仅有不到三成网民曾与商家或网站商讨过退款问题,七成用户因不知道该找谁或用什么渠道退款而选择放弃。在三成参与退款协商的网民中,成功的不足5%。在不能退款的原因中,"商家退款条款不允许中途退款"、"中途退款扣费损失很大"两项占七成以上,另外还有三成网民表示退款过程太麻烦,影响精力。

  另外,团购到的商品往往没有发票,消费者得到了较低的价格,但因为没有发票,也失去了得到售后服务保障的权利。

  2010年,商务部直属机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针对团购行业推出诚信资质认证和评级标准,申请认证的团购网站必须如实填报相关材料。据悉,这是国内首个针对团购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监督措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行业的有序发展,减少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尽管团购诈骗手法或诱导消费的花样不断变化,但大都离不了"低价和优惠"的幌子。就此,海口12315工作人员向消费者提出三点自我保护建议:

  第一,了解团购网站是否公司化运营,网站版权页面有无运营企业名称及地址、电话、负责人等信息。

  第二,优先选择专业团队运营、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团购网站,不要被价格和折扣迷惑,团购前要看清网站对商品的细节描述、消费规则,不要轻易支付定金,向网站客服咨询清楚后再下单,且要注意保存相关消费凭证。

  第三,数额巨大的团购要谨慎,使用第三方支付担保交易的方式,或要求货到付款,不要随便将大笔款项通过网银预付给对方。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团购省时省力省钱又省心呢?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陈剑律师也向热衷团购的网友支招:

  在团购时仔细阅读相关协议,看到不明白的条款,在团购前就让商家解释清楚,这样才能在出现问题时有理有据;

  在用团购网交易平台交易时,一定要保留、复制团购的商品信息网页、网址,并记录好在网上资金交易的往来信息或保留好相应的凭证;

  团购过程中尽量提供手机及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对于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家庭电话等私密性较强的个人信息不要随便提供,防止非法网站将这些信息向商家兜售;

  最后,在出现质量或服务纠纷时,消费者可以采用集体维权的方式向团购网站或商家主张权利,促使问题以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方式解决。